中国海军寒区搜救演练的几个亮点机型、人员和设备都更显专业
发布时间:2024-08-15来源:矿井提升机点击:1
前两天,中国海军出动舰载直升机进行真人寒区冰海搜救演练的多张图片公诸于网络。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中几个亮点值得称道,这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走向全球的必经一步。
众所周知,舰载机在狭小的航母甲板上起降,是危险性非常高的作业环节,即使在科技辅助手段众多的今天,也难以百分百保证安全。这使得舰载机飞行员更为宝贵,因为不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在颠簸的大洋中将战机降落在一叶扁舟似的航母甲板上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在各国航母编队舰载机进行起降作业时,都会有搜救直升机在航母旁边的空中戒备,万一发生意外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对落水飞行员展开抢救作业。
而直升机搜救落水人员,其实是个非常专业的活动,对直升机本身的性能,机组人员都很有高的专业要求。在我国,航空搜救一直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可用于搜救的专业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数量极少,性能也不完全满足搜救需求。而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稀缺,不光民间是这样,陆军、空军和海军这方面的专业力量同样不足,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很明显差距。
首先,机型更加专业。图片中主要的搜救机型是海军专用的舰载直升机直-9的改型直-9S。与之前直-9通常作为舰载通用或反潜直升机不同,直-9S取消了各种为了反潜的声呐,鱼雷等武器设备,节省出来的重量安装了探照灯,光电探测设备,大型救援绞车等专业的搜救设备。这也是搜救直升机的标准装备,中国交通部救助飞行队,香港政府飞行队这些专业的搜救队伍使用的S-76D,H225,H175等搜救直升机也大多是这样配置,还没有直-9S的光电探测设备。
在茫茫大海上进行搜救,单靠目视难以发现目标,光电探测设备能大大提高效率。而夜间搜救时探照灯又必不可少。并且在海上执行搜救任务时,作战环境和深入敌后的特种渗透作战直升机不同,地形单一,航程也距离母舰较近,所以搜索雷达,地形跟随雷达,空中加油设备这些“看上去很美”的设备起不到多大作用,所以这些从直-9S的外观上看一律欠奉。
但直-9S毕竟是舰载机,还保留了旋翼折叠功能,只是不晓得折叠操作是自动还是手动。
在之前的报道中,海军还使用过直-8作为搜救机型,一些直-9反潜型也安装了搜救绞车和探照灯等装备,执行搜救任务。但这些早期型号的绞车功率较小,不如专用的直-9S在这方面性能更佳。
其次,机组是专业的搜救机组。一个完整的搜救机组由机长、副驾驶、绞车手、救生员等多个岗位构成,分工很明确。在图片中出现了飞行员、绞车手和救生员,以及被救者。在实际的搜救任务中,一般是机长负责驾驶飞机,和绞车手持续沟通,不断调整直升机的位置和高度,以便救生员利用索降,或是跳水等方式接近被救人员,采取不同方式将被救者运上直升机。而副驾驶主要负责观察直升机状态和周围环境,不断播报各种参数读数,并完成通信工作等任务。
一个搜救机组能快速安全地完成搜救任务,离不开长期的协同训练。只有多次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段下的不断地精益求精地训练,才能形成多名机组人员间的默契,高效达成目标。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去年热播的电影《紧急救援》,里面的搜救情节虽然有不少夸张成分,但几个岗位的作用分工还是表达得很到位。
最后,设备更加专业。这个能从一个细节中以小见大,就是画面中这次演练的机组和绞车手、救生员,都穿戴了专业的抗浸服。人员在寒区落水后,很大一部分不是溺水而死,而是身体热量快速流失,导致失温死亡。大家熟知的泰坦尼克灾难就是这样,在0度左右的水中,假如没有保护的方法,大部分人可能在5分钟就会因为体温快速降低而失能,进而导致死亡。抗浸服就是一种专业的保温措施,合格的抗浸服能够使人在接近0度的水中抵抗2小时左右,大大延长存活时间。这种专业装备应该是寒区作业的搜救机组必备装备之一,这也是之前的演练图片中未曾见到的。
这次寒区演练就说明中国海军舰载机的运用环境,已经不是风平浪静温暖和缓的近海或是温带海域。我国还存在大量寒区水域,展开这方面的搜救演练说明中国海军的舰载机航迹必将走向全球。而更专业的机型,更专业的机组,更专业的装备,都会为我们的舰载航空兵更好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