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安博体育电竞的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致电或留言我们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返回上一页< /a>

【新观察】专利发明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实践

发布时间:2024-08-25来源:提升机电控点击:1

  高等教育权威数据查询平台“高绩”日前统计了近5届(第20届—第24届)中国专利奖高校获奖情况,发布TOP100高校榜单。太原理工大学榜上有名。

  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是中国专利领域最高荣誉。高校在中国专利奖评选中的获奖数量和获奖级别,不仅是检验高校及其科研团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充分的发挥知识产权优势、连接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推动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太原理工大学从2017年至今共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在全国地方高校排名前列。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扣地方经济发展脉搏,发挥在煤化工、煤矿开采智能化系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传感与控制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大力培育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群,将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2019年至今,学校向山西、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20余省市的200余家企业转让、许可专利615件,直接收益7000余万元,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提供了强劲技术支撑。

  煤、焦、冶、电是山西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山西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向智能化升级、向绿色化转型,是我省高校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5月22日,记者走进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矿山流体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两套并行伫立的大型矿用装备模型立时映入眼帘。接通电源后,倾斜带式输送机在井下狭窄拥挤的空间内实现胶带连续高效更换,由永磁外转子电机控制的轻量型箕斗、罐笼在立井内上下穿梭。“模型展示的是由寇子明教授团队研发的倾斜带式输送机和矿井提升机的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其中两项发明专利分别荣获第22届、第23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小组成员高贵军教授介绍。

  带式输送机遍布全球矿山、采料场等场所。又长又重输送胶带的安装更换,是工程界公认的重大难题。国内外输送带安装更换都以人工操作为主,特别是在大倾角狭窄拥挤的空间的作业场所,其机械化、自动化工艺与成套装备还是空白。

  团队研发技术实现了胶带安装更换机械化、多工序高效协同连续作业和胶带切割零排放,使作业人数减少80%,整体效率提高6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列入全国矿山机械行业标准。产品在山西、新疆、内蒙古、宁夏、河南、安徽、陕西等地多家煤矿得到应用,更换胶带长度达500多公里。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宋秋波盛赞:这项重大技术发明“有利于煤矿实现高产、高效及安全生产目标”。

  “带式输送机是矿山的物流大动脉,提升系统则是连接地面和井下的咽喉要道。”小组成员吴娟教授介绍,与传统提升机相比,矿山永磁外转子驱动提升机占地小,噪音低,效率提高23%。团队还开发了轻量化提升容器、过卷缓冲装置和提升系统可视化监测管理平台,有效保障系统运行安全。“以前操作人员要到现场按按钮,如今人在中控室,总系统就尽在掌握中。”吴娟说,该成果在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得到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0%。

  针对全国广泛赋存的残采区遗弃蹬空煤炭资源,冯国瑞教授团队在国内外首创提出“柱旁充填”技术思路,良好解决了残采区遗留煤柱(群)失稳破坏对蹬空煤层上行开采影响的重大技术难题,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该技术在山西、青海等多地煤矿应用,安全回收819万吨残采区上覆蹬空煤炭资源,实现新增产值20余亿元。

  山西焦炭产量占全国的1/5,但优质炼焦煤资源有限,高硫煤占比达1/3。如何高效利用劣质煤资源,实现节能降本增效,是煤焦化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面临的难题。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美君教授团队研发的“基于煤质大数据的煤炭选配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破解了这一难题。

  5月23日,实验室可视化大屏上,煤炭大数据中心界面清晰显示着不同品种煤炭指标和价格、洗选产品结构、配煤方案、焦炭质量预测以及物流运输等多种实时信息。“过去炼焦煤产业链中采煤、洗煤、焦化配煤相对独立,现在可通过工业大数据将所有的环节链接起来,实现炼焦煤洗、选、配一体化。”王美君形象比喻道,“就像药房配药一样,我们运用高硫煤配煤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不同炼焦工艺的智能化精细配煤控制。同时结合煤质、煤价、物流等大数据,给出最优配煤方案。这是炼焦煤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体现。”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降低配煤成本15亿元以上,节约优质炼焦煤500万吨以上。

  从“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近年来我省全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创新、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为高校专利创造和应用指明方向。

  太古高速公路西山隧道全长13.63公里,实现了精度0.1℃、厘米级定位的温度监测。为这一特长隧道火灾监测及精准预警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的是基于混沌激光的分布式光纤传感装置。该技术由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明江教授团队研发,荣获第22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团队成员、副教授李健满怀自豪:“我们能在千米级的传感距离上实现厘米级的空间分辨率,最佳空间分辨率较世界最领先水平提高10倍以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大幅度的提高我国高分辨率、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能力。”相关这类的产品已应用于吉河高速公路黄土边坡应力监测、燃气管网数字化系统开发与安全监测等广泛场景。

  “光纤属于有线传感,我们研究的则是无线传感。”大数据融合分析与应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赵菊敏教授,将研发项目“一种利用环境RF无线充电的通信设施间通信方法”讲解得通俗易懂,“我们把旁边的环境中存在的WiFi信号等电磁波收集起来,将其转化成电能,在物联网终端上实现无源、有源结合使用,解决了复杂工况环境下物联网终端信号衰减严重等问题。”该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铁路建设、能源管理、智慧工厂、文物保护等行业,累计部署系统46655套,新增利润5643.25万元。

  在板带轧制装备智能化设计与软件开发方面,该校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团队的研发成果已获美国发明专利3项,国内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7项。“该成果在传统硬件制造优势的基础上提升软件自主设计水平,实现现场轧制工艺参数的精确设定与调控。”王涛教授说,成果落地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等企业,累计用于轧线余条,为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智能化升级作出突出贡献。

  “在专利技术转化过程中,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技术转移机构全程参与,提供商务谈判、法律咨询、合规审查等服务;科研团队还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帮企业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人才、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市场推广等难题。”太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桑胜波教授对转化成效颇感欣慰,“学校专利技术的高效转化,为技术商业化提供了新模式,为产学研用合作提供新范例,极具借鉴和启示意义。”

  截至2024年年初,太原理工大学拥有有效国内发明专利4458件,国外授权专利192件。该校科学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专员祁星耀介绍,学校是山西省首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依托单位,创办山西省首家高校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与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山西省首家知识产权研究院,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提供完善的组织和服务保障。

  “加快成果转化,创新质量是内因,政策激励则是外因。”祁星耀说,学校出台相关转化奖励办法,将成果转化净收入的90%、技术入股的75%奖励给发明人团队,稳步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优化人才评聘政策,将专利转化成效纳入职称评定和博导评定指标,有效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不仅仅是卖专利。”王美君认为,企业更看重的是团队整体科研能力和所搭建平台的竞争力。从2019年开始,团队与企业合作,在全国建立17个煤质检验测试的机构,化验收集各地煤质大数据,构建起煤炭选配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平台。团队还接受企业委托做产学研横向项目,目前横向经费数额已超过纵向经费。“做横向项目本身就涵盖了成果输出。”王美君感言,“要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中凝练科研问题,加快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利创造和运用机制,以更好促进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高校是科学技术创新主力军、专利研发引领者,也是专利转化运用主要供给侧。”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表示,学校将坚持瞄准科技前沿、走进行业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科研组织模式从“根据团队找项目”向“根据项目组团队”转变,努力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让更多高价值专利落地为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贡献力量。

  习指出,科学技术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动力。

  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价值专利研发、助推公司发展壮大、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科研与产业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专利转化运用存在难点堵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同时存在,亟待解决。

  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10月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把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作为重要任务进行部署。近年来,我省持续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积极促成企业与高校科技成果对接,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取得显著成效。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运用,需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高校要从现实需求中凝练科研问题,加强产学研合作对接,产出和布局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高价值专利。同时,加快实施以产业化前景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切实推动专利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也应主动而为,加强激励约束,完善制度机制,一同营造成果转化良好环境,让更多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新工业园区
乘车路线:驾车至洛新工业园区

#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13333881339 15838839626